
有人说,只有外企能推动国内市场实盘配资平台,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升高。iPhone17取消实体卡,只能用eSIM,在我看来不是外企鲶鱼效应。真正的原因,反而是国内纯纯的内斗:移动和电信为了不让联通一个人吃早饭,选择了三个人一起吃晚饭。因为这事联通最积极,已经在25个省市有了eSIM业务,那俩还在推进和观望。
现在行了,苹果把eSIM这事儿又被摆上桌了,三大运营商联手喊话:年内全面恢复eSIM服务。那早为啥不干这事呢?2021年小米MIX4,就基于eSIM无卡联网推出的手机防丢失,这种利用eSIM创建临时号码联网追踪的功能,没出多久就被相关部门叫停了。难道真的是外人来了有美酒,家人来了有子弹?

其实核心矛盾早就在摆着了,就是eSIM让用户换运营商变得太轻松了,而这正好戳中了运营商最敏感的利益点。今天我是移动,明天我不需要跑营业厅,手机点几下就能变成联通,大大降低了换卡成本。因为现在的换卡,三大运营商规定必须线下走营业厅,要是真能这么方便,卡槽锁住用户的做法,不就不灵了?前两天中消协点名运营商人为设置障碍,可不是空穴来风。

而真要取消了,实体卡几十亿的产量,百万漕工关联的下上游的利益相关产业链怎么办?不需要办卡普通门店又怎么办?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安不安全,但背后的利益团体,却因为一张拇指盖的卡,拉扯麻了。
而原来我还以为eSIM不上线一直以为是国家不让,因为大家关心的隐私,但这些年信息满大街都是,也没见减少,而eSIM技术会导致电信诈骗会更多,但后来发现原来不是国家不让,国家也没感觉是个事,是运营商不让上啊。
同样的事情还有当年不让拉WIFI一样,理由是只能用咱们国家自主研发的WAPI加密方式才行,全球化的WPA不被承认。当年流量5元30M那能让你拉嘛?卖进来的行货手机必须去掉WIFI模块,十多年前用WIFI还是违法的,条子是要抓的,设备入境是要拆除WIFI硬件的,随时随地联网是犯了大忌。几年前用路由器也是违法的,一条宽带只能一台电脑使用,用路由器给家庭多台设备上网,被查到是要停机罚款的。
这些事不是一件两件啊,还有3G时代要求移动必须选择TD-CMDA方案,使用体验太烂,导致大量用户流向使用了国际主流WCDMA的联通。这蛋糕盘子可太大了,吃的人不撑,只会想着把蛋糕做的更大。
回到我们的eSIM,据说三家现在正在联合起草新一套行业规范,目的就是解决换网自由和运营商利益之间的冲突。客观来说,eSIM看着对谁都好,但也还有诟病之处的。
第一,监管和安全是个大问题。eSIM比实体SIM难管多了,信息安全也没那么靠谱。它的配置文件是靠运营商远程平台传的,要是平台有漏洞,甚至eSIM控制权都能偷走。实体SIM好歹有个物理壳,这种风险小一点。
第二,以前换手机,SIM卡一拔一插,十秒钟搞定。eSIM呢?得先在旧手机上注销,再在新手机上重新下载配置文件写号。主要是万一手机坏了、黑屏开不了机,你啥也干不了,只能乖乖跑营业厅注销;有时候频繁换设备,还可能触发运营商风控,直接把号封了。

第三,办理流程没简化。按理说eSIM能空中写号,国外像T-Mobile那样,官网给个二维码,买完套餐一扫就行。可到国内,该跑营业厅还得跑,现在联通明确说了,首次办eSIM手机业务,要么上门要么去营业厅,这跟办实体SIM卡没啥区别。对运营商来说,推eSIM更是吃力不讨好。一来要花钱升级系统、建发卡平台;二来用户能随便换网,对单个运营商的粘性就低了。
结尾
现在通过规则入场,反倒能掌握新的主动权。eSIM说到底不是威胁,而是个重新洗牌的机会。站在更大的视角来看,这实际上是中国市场真正意义层面上的eSIM觉醒。三星以及苹果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这一环节,仅仅只差一个环境方面的松绑之举,如今这扇门终于是打开了。那之后呢?或许我们会看到一波围绕eSIM展开的新硬件浪潮:比如彻底无孔的折叠屏、小型可穿戴设备,很多原本被卡槽尺寸、工艺制约的想法,都有了落地的可能性。所以说这不止是eSIM又能用了这么简单,更像是一个新周期的序章,谁能抓住,谁就能赢得下一波浪潮。
技术改变世界,梦想创造未来。
鑫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