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47年12月14日,上海的江湾监狱静悄悄的。那是一个阴冷潮湿的冬夜,监狱内的房间低矮、狭窄,墙面斑驳,显得格外阴暗。每个牢房空间都极其有限实盘配资平台,除了床铺外,几乎没有地方容纳其他物品。犯人们想上厕所时,必须先打报告,获得批准才能去外面的厕所。
那天晚上,寒风呼啸,巡逻的士兵都躲在温暖的值班室里,不愿出来。突然,一声低弱的声音从监狱传来:“报告,想去上厕所。”原来是中野久勇,一个日本战犯,他朝着值班室喊道。
“去吧。” 值班的士兵不以为意,随便应了一声。中野久勇便趁机走出牢房,走到了院子里。这个院子四周被铁丝网围住,原本应在高塔上巡逻的士兵,早已因冷而偷懒不在岗。
展开剩余85%中野久勇眯起眼睛,趁着夜色,他快速溜进一间办公室,从事先准备好的工具中取出剪刀,割开了铁丝网,迅速钻了出去。像一条泥鳅般,他消失在黑暗中,悄无声息。
第二天,消息迅速传到了国民政府高层,甚至引起了蒋介石的愤怒。当他得知一个日本战犯在国军看守下,居然能如此轻松地逃脱时,勃然大怒,差点当场开枪打死监狱长中邹任之。愤怒的蒋介石命令典狱长立即从上海返回南京,并让出典狱长一职。
新任典狱长孙介君很快接管了江湾监狱,第一项任务便是无论如何也要捉拿回中野久勇。那么,为什么中野久勇的逃亡会引发如此大的震动呢?
实际上,中野久勇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战犯。抗战期间,他是上海宪兵队的队长。虽然他没有参与前线的战斗,但也因其暴虐行为,杀害了不少无辜的中国人。上海是当时相对安全的地方,他任职期间如同土皇帝,肆意抓捕“反叛分子”,将很多人折磨致死或丢入黄浦江。而这些行为,随着日本投降后,也迎来了应有的惩罚。
随着投降的日本战犯数量激增,监狱的压力急剧增加。原本关押战犯的提篮桥监狱已经不堪重负,上海的江湾监狱也因此被启用,作为临时战犯拘留所。1947年1月,江湾监狱接收了从提篮桥监狱转移过来的186名犯人,造成了监狱的运转负担超负荷。由于设施简陋,扩建工程草草了事,这也导致了后来的逃脱事件。
中野久勇就是在这时被转到江湾监狱的。监狱内部条件恶劣,空间狭窄,环境简陋,连围墙都不坚固。监狱内的犯人几乎都是极其凶残的罪犯,很多人都曾犯下极为严重的罪行。监狱的防守本应严密,但由于士兵们心态懈怠、管理松散,导致了诸多安全漏洞。
江湾监狱的士兵经常在值班时偷懒,牢门一关就躲在值班室休息,巡逻更是形同虚设。即使监狱里关押的都是恶名昭彰的罪犯,监狱的管理者却依旧松懈,疏于防范,这也让中野久勇的逃脱成为可能。
在他之前,已经有犯人成功逃脱。1947年7月22日,犯人池齐道成和沙措乌朗趁着看守不注意,偷走了监狱的钥匙成功逃脱,但他们很快因语言不通被抓回,并且被执行了枪决。监狱对此事没有深究,依然管理松懈。
中野久勇对监狱的管理漏洞有了更多了解,他便开始策划自己的逃跑。他借着上厕所的机会,成功逃脱了。逃跑后,他并没有立刻离开上海,而是选择躲在城市中,因为他知道,若是往城外逃跑,必定会被紧张的城门检查发现。于是,他便藏身于上海,伪装成普通市民。
中野久勇掌握了流利的上海话,并且很会伪装自己。他将自己卖掉的西服换成了灰布长衫,像个普通上海人一样在街头生活。但不久后,他的钱用光了,只得在桥洞下过夜。寒冷的冬天让他患上了感冒,他用最后一点钱买了两包阿司匹林。结果,在途中,他因两包药而被误认为毒品走私犯,被捕后送回上海。
经过几天的审讯,虽然阿司匹林被确认无毒,但中野久勇还是因身份问题被再次关进了看守所。经过20天的煎熬,最终他被转送回提篮桥监狱。在这里,严密的守卫和铁桶般的防守确保他无法再逃脱。
1948年4月8日,中野久勇终于被执行枪决。尽管他为自己的逃脱做了多次精心的准备,但最终还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和命运的捉弄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这就是中野久勇从江湾监狱逃脱,最后被捕并被执行枪决的经过。他的逃亡和被捕,不仅反映了当时监狱管理的漏洞,也体现了战犯逃脱的艰难与必然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鑫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